工作坊简介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史青年学者工作坊”由艺术与人文学院主办,美术史论系与《天津美术学院学报》联合发起,旨在为全校青年学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以小规模、高质量、多样化的形式研讨艺术史领域前沿,跨领域研究及交叉学科问题,形式包括论文报告、新书分享、经典研读,以及交流论文撰写、发表和科研项目的申报经验。
该活动以天津美术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美术学,与天美史论的学术传统和积淀为依托,发挥美术史论系高学历青年教师的学术优势,采用每期轮流组织策划的形式,打造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史研究与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天美人文的学术影响力,助力学院青年学者成长与学术人才梯队建设。
2025年10月23日下午14:00在天纬路校区B楼402会议室,由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主办,美术史论系、《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承办,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史青年学者工作坊”第4期:“艺术理论研究的在地转化”如期召开。得到学院师生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主讲人:
王志亮(河北大学坤舆优秀学者、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匹兹堡大学建筑与艺术史系访问学者,四川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活的美术馆艺术总监)
报告题目:
《从文本到现场:参与式艺术的理论研究与批评写作》
内容提要:
当前国内正在发生的艺术乡建和艺术社区实践,其背后可见一条关于参与式艺术理论研究和在地转化的脉络。参与式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历史上的前卫艺术,但相关系统的理论研究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从新类型的公共艺术到关系美学,再到参与式、合作式和对话式艺术,西方学界使用各种修辞来阐释相关艺术实践,建立学理谱系。转换至中国语境,相关实践和理论发展已有十余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拿来西方的关键概念,却也生发出别具本土特征的行动模式和理论话语。艺术家、行动者和研究者或是扎根于中国乡村,融入乡村振兴潮流;或是活跃在城市中的社区,成为城市更新的一份子;又或是行动于城中村这类城市的中间地带,深挖问题,寻求某种正义。
与谈人:
孟媛(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讲师)
贾博昊(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讲师)
李超(天津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讲师)
向往(天津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讲师)
主持人:
赵振宇(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副教授,美术史论系主任、《天津美术学院学报》副主编)
集体讨论:
艺术介入城市与乡村的路径